当前位置:首页 >> 搭配指南

独立品牌工作室曙光变成艳阳咗

2023-02-10

独立品牌工作室曙光变成艳阳咗

  独立品牌工作室 曙光变成艳阳

  >

  核心迪士尼家纺2012秋冬订货会开启“创未来”计划提示:吴郑宏觉得彭丽媛让这样的曙光变成了艳阳,“她(彭丽媛)出访前我就一直很期待,看到她步出飞机的第一刻,我就兴奋得不行,我确定她穿着的是中国设计的衣服。今年,广州国际服装节一定能再举办。”

  这些年尝试做自主品牌的服装设计师很多,但是成功的却很少。最具体的佐证就是,这些自主品牌工作室或者公司的迁移,从天河中心地带的写字楼搬到番禺、芳村的偏僻角落。

  黄柳(化名)从事服装行业已经5年,她说自己原来在万菱汇租办公室的老东家就是这样,搬家后给她发来一条指引新地址的短信,足有百来字,“从番禺广场站出来后,乘坐5块摩托车,再步行15分钟……”正当她看着短信发愣,另一位已经按照指引到达了的男同事发来另一条短信,“这段路你走,起码30分钟。”看完短信,她决定再辞职,这是她第8次辞职。广州的服装企业真的很多,最频繁的一年,她一年换了4次工作,平均每3个月换一家公司,有的是因为公司搬家,有的因为内部人员流动太大,有的则因为企业缩减人手,试用了三个月后,仍要继续,总之不太稳定。

  在广州是要开始寻觅厚薄适中的外套吗?别急不少曾经知名一时的设计师都离开了这个圈子,仍然留在这个圈子又颇有名字的设计师们大多转做高端定制,他们一般藏身于安静的创意园内,或者干脆就在家里开起了工作室,一般人不会找他们,找到了也未必愿意消费,“一件晚礼服,或者一套西服的价格就要上万元。”

  这样的职业看起来高深莫测,普通人甚至会带着艳羡的目光来看。但在设计这个行业内,这样的职业不是作为服装设计师最优的选择,他们更希望的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,但真正成功的没有几个。这才会有了“例外”不过是个例外的说法。对于“例外”在广州品牌设计师的领域是个例外,广州服装行业协会的秘书长吴郑宏是认可的,但她觉得对“例外”本身,这并不例外,“一个独立品牌设计师可以坚持自己的理念那么多年,牺牲一些商业利益,坚持走高端的、小众的路线真的很让人佩服,所以‘例外’的成功是先有深耕细作,才有水到渠成。”

  服装行业的曙光

  吴郑宏说,服装企业的不稳定,或者是独立自主品牌的消亡,这样的情况其实不仅广州有,全国都有。但广州确实有她不利的客观因素。和北京、上海相比,广州并不缺乏购买力,但在服装的购买上,广州却较另外两城逊色,这其中固然有广州人务实的性格特征:“要平又要靓”,也和广州的天气因素有关,大部分时间广州都是炎热天,但很多时尚的衣服其实是讲究搭配的,一条蕾丝裙,搭一件白色的机车外套,帅;一件one-piece(一件套)背心加一件黑色小马甲,再配一双马丁鞋,酷,可是这些都不适合炎热的天气。炎热的天气让大部分人在选择衣服时都会以轻薄休闲为主。还有一点说起来挺有趣,广州的生活相对舒适,这里的商人缺少冲劲,打造一个品牌是需要“烧钱”的,尤其是前期大量的推广投入,但广州人相对保守,打比方说,如果广州人赚了1它的品牌理念也是紧跟市场需求的00万,可能只会有20万用于广告投放,但是江浙、福建一带的人,则可能赚100万,有两百万用于广告投放。当然这样的情况在大型的服装企业发生的几率更高。

  2000年左右,服装协会曾经举办过广州国际服装节,那时参展的企业非常火爆,最风光的时候,还在繁华的路段搞过花车巡游,但已经停办了四五年了,最近几年广州也不再提以服装作为支柱产业了。广州的服装产业确实经过了一阵寒冬,不少老板们长期以贴牌代工为主业,品牌设计师也纷纷进入一些国际大牌“埋头苦干”。那时出现的一些本土品牌也不得不冠上了“洋名”,不仅如此,连模特也都选择了国外的顶尖“超模”,新品发布会也选在北京、上海,让人中西难辨,甚至不少圈内人都会以为它是外国牌子,“其实都是本如品牌,设计师大多都是国内的,只是有的在法国注册,有的在香港注册而已。”

  但去年开始出现了曙光,吴郑宏说,“大家都在做,有些死了,但更多的还活着,有些还做大了。”不过她说的是广州整个的服装行业,品牌设计师这块,除了“例外”暂时未见旗鼓相当的“后浪”。“服装行业开始在逆势中发展了,这个可以用数据说话,2007年到2011年的胡润富豪榜前十的服装企业都没有广州的,但是2012年终游乐园内于有了。”

  吴郑宏觉得彭丽媛让这样的曙光变成了艳阳,“她(彭丽媛)出访前我就一直很期待,看到她步出飞机的第一刻,我就兴奋得不行,我确定她穿着的是中国设计的衣服。今年,广州国际服装节一定能再举办。”